在神经系统疾病中,多系统萎缩是一种鲜为人知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退行性疾病。它以多个系统功能进行性衰退为特征,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。由于公众对其认知有限,常常导致疾病被延误诊断或误诊,因此了解多系统萎缩的基本知识十分必要。
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成年起病的散发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主要累及锥体外系、小脑(小脑 改为:小脑 小脑 重复,修正为:小脑 )、自主神经系统等多个部位。其核心病理特征是神经胶质细胞内出现异常的 α - 突触核蛋白聚集,形成称为 “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包涵体” 的结构,这些异常结构会逐渐破坏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,导致神经系统多个区域逐步退化。
从发病群体来看,多系统萎缩通常在 50 - 60 岁之间起病,男性略多于女性。这种疾病的起病方式较为隐匿,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,容易被忽视或误认为是其他常见的老年病。随着病情的进展,症状会逐渐明显并累及多个系统,呈现进行性加重的特点。
展开剩余61%多系统萎缩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,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症状。一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,这往往是许多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,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,即患者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时,血压突然下降,出现头晕、眼前发黑、站立不稳甚至晕厥;还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,如尿频、尿急、尿失禁或排尿困难,部分男性患者会出现性功能减退。
二是运动功能障碍,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所差异。部分患者以帕金森样症状为主,出现肢体僵硬、运动迟缓、静止性震颤等,行走时步伐变小、启动困难,容易跌倒;另一部分患者则以小脑 (修正为:小脑 )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,出现步态不稳、行走摇晃、动作协调性差,如同醉酒般的步态,同时伴有说话含糊不清、吞咽困难、眼球活动异常等症状。
三是其他神经系统症状,随着病情进展,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、疼痛等感觉异常,部分患者会有睡眠障碍,如夜间睡眠呼吸暂停、多梦、入睡困难等,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生活质量。
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,因此诊断存在一定难度。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、详细的体格检查、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。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能会发现脑干、小脑等部位的萎缩改变,有助于辅助诊断,但确诊往往需要结合临床特征进行长期观察。
这种疾病的进展速度个体差异较大,一般来说,从症状出现到需要借助轮椅或卧床不起,通常需要数年时间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下降,从最初的轻微活动不便,到后来无法独立行走、进食、穿衣,严重影响正常生活。同时,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的叠加,患者容易发生跌倒、肺部感染、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,进一步加重病情。
多系统萎缩给患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,还有巨大的心理压力。患者常常因身体功能的逐渐丧失而产生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担心成为家庭的负担,对生活失去信心。此时,家庭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,家人的悉心照料、情感支持以及社会给予的关爱和帮助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,提高其生活质量。
发布于:北京市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